银河吹笙1
2006年,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,悄悄对妻子说:“老婆,我的银行卡上多了4100万,别告诉别人,”妻子开始不相信,但看到余额后,她也震惊了,颤抖着问:“这些钱从哪来的?”没想到公务员淡定地:“写书赚的。”
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
那年的一个普通夜晚,广东顺德海关缉私局的公务员石悦回到家,压低声音对妻子说银行卡里突然多了4100万。
妻子起初以为丈夫在开玩笑,直到亲眼看到银行余额才相信这是真的。
这笔巨款的来源更让人吃惊,全都来自石悦业余时间写的历史小说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版税收入。
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要从石悦的成长经历说起,他从小就是个历史迷,五岁那年跟着父亲去书店,一眼相中《上下五千年》。
当时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,却毫不犹豫地花5.6元,相当于半个月工资,给儿子买下这本书。
这本启蒙读物被石悦翻烂了,书页边缘都起了毛边,前后读了不下十遍。
高考前两个月,当其他同学都在紧张复习时,石悦却沉迷于《明实录》和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样的专业史书,这种对历史的痴迷为他日后创作埋下了种子。
2006年3月,他在天涯论坛"煮酒论史"板块以"当年明月"的笔名开始连载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用现代人的视角和幽默语言重新解读明史。
谁都没想到,这篇以朱元璋求职简历开头的帖子会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。短短两个月内点击量突破百万,创下了网络文学史上的奇迹。
石悦白天是海关公务员,晚上就变身为网络作家,用轻松诙谐的笔触把枯燥的历史写得妙趣横生。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成功绝非偶然,石悦打破了传统史书的写作方式,把历史人物当成身边的普通人来写,让读者感觉朱元璋、张居正这些历史名人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切。
他善于从细节入手,比如描写朱元璋当和尚时要饭的经历,或是海瑞买不起肉只能吃咸菜的生活场景,让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。
随着网络点击量暴涨,出版社很快找上门来。2006年9月,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第一部正式出版,立即登上各大书店畅销榜。
此后几年间,这部作品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,总销量超过千万册,版税收入让石悦从普通公务员一跃成为千万富翁。
更难得的是,石悦在成名后依然保持低调。他没有辞去海关的工作,而是继续过着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。
直到银行卡里突然多出的巨额版税让妻子震惊不已,这个秘密才被家人知晓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名声,石悦始终保持着平常心,他说写作只是爱好,从没想过要靠这个发财。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成功带动了整个通俗历史写作的热潮,在它之后,各种"那些事儿"系列图书层出不穷,但很少有能达到它的高度。
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读者,关键在于它既有扎实的历史功底,又能用现代人的思维解读历史,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知识。
如今距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首次出版已经过去十多年,但它依然是各大书店历史类图书的常销品种。
石悦用他的经历证明,只要足够热爱并坚持付出,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。
一个海关公务员用业余时间写出的历史书,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也改变了无数人阅读历史的方式。
信息来源:
人民网《〈明朝那些事儿〉作者当年明月:写作是件快乐的事》
新华网《网络写手"当年明月":从公务员到畅销书作家》
央视网《〈明朝那些事儿〉:一部网络小说的出版奇迹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