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乐的明月6P
1996年,记者问李兆基:“你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什么?”李兆基说:“就是为了恒基集团开除我的前妻刘慧娟。”
李兆基,1928年出生在广东顺德,家里穷得叮当响,父亲走得早,12岁就辍学扛起了养家的担子。1948年,他揣着1000港元闯荡香港,从货币兑换和黄金买卖起家。那时候的香港,机会多,风险也大,他靠着脑子活络和肯吃苦,慢慢攒下了第一桶金。50年代,他转行做五金和进出口贸易,生意越做越顺。1958年,他和人合伙搞了个永泰公司,开始涉足房地产。到了1963年,他跟冯景禧、郭得胜一块儿创立了新鸿基地产,这可是香港地产圈的里程碑。1976年,他单干创立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,凭着稳扎稳打的风格,把公司搞成了香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。
再说刘慧娟,50年代的香港小姐冠军,长得漂亮又有气质,当年绝对是焦点人物。1956年,她跟李兆基认识,那会儿李兆基事业刚起步,还没到后来的大富大贵。两人谈了三年恋爱,1959年在中环大华酒店结了婚,婚后生了三女两子。刚结婚那几年,刘慧娟挺低调,退出公众视野,一心在家带娃,支持李兆基创业。可以说,李兆基能专心拼事业,她没少出力。那时候,他们的婚姻看着挺和谐,日子过得也不错。
70年代末,李兆基的事业已经上了轨道,恒基兆业蒸蒸日上。刘慧娟呢,孩子大了,她不想再只当个全职太太,开始琢磨着参与丈夫的生意。李兆基也没拦着,给她在公司里安排了个高管位置。问题就出在这儿——刘慧娟没啥商业经验,想法又特别激进,跟李兆基的稳健作风完全不搭。比如有一次董事会上,她非要推一个高风险的投资,打算买新界一块还没开发好的地,说什么“潜力无限”。李兆基觉得市场不稳,风险太大,死活不同意。可刘慧娟硬是坚持,最后公司迫于压力通过了,结果项目砸了,亏了好几千万。
这事儿一出,公司里炸开了锅。员工们本来就对刘慧娟的管理有意见,觉得她太强势,部门之间配合得乱七八糟,项目老是拖后腿。李兆基也不是没劝过,让她别掺和公司的事,可刘慧娟不听,觉得自己有权利管,毕竟她也陪着李兆基吃了那么多苦。结果,俩人从公司吵到家里,矛盾越来越深。时间长了,员工对她的不满也传到了李兆基耳朵里,他开始觉得,这个婚姻不光影响家庭,连公司都快保不住了。
到了1985年,事情彻底崩了。刘慧娟提出离婚,李兆基想给2000亿港元的家产分她一份,她没要,啥也没拿就走了,去了加拿大。从那以后,她日子过得挺低调,信佛为主,几乎不露面,只有2006年儿子李家诚婚礼时回来了一趟。李兆基这边呢,离婚后把心思全扑在恒基兆业上,带着公司闯过了好几次经济危机,地位越来越稳。他没再婚,后来还搞了个李兆基基金会,捐钱给教育、医疗和扶贫,挺接地气的做法。2019年,91岁的他退下来,把公司交给两个儿子,自己当了个执行董事。2025年3月17日,他在香港去世,97岁。
回头看,李兆基和刘慧娟的故事挺让人唏嘘。李兆基选了事业,觉得“开除”刘慧娟保住了恒基的未来;刘慧娟选了自己,宁可净身出户也不妥协。两人都挺倔,可结果呢?李兆基成了地产传奇,刘慧娟却淡出了大家的视线。有人说李兆基太冷血,创业路上靠过人家,现在功成名就就把人踢开;也有人觉得刘慧娟太固执,明知自己不行还非要插手生意,害了公司又害了自己。这事儿没个绝对的对错,就是现实里赤裸裸的选择。
恒基兆业在李兆基手里,从70年代的小公司变成了香港地产的龙头,市值一度破千亿港元。80年代那场亏了几千万的项目,虽然疼,但跟后来的收益比,算不上啥大伤。离婚后,李兆基把公司带到了新高度,90年代香港楼市火爆时,恒基赚得盆满钵满。他晚年搞慈善,基金会捐了上百亿,影响了不少人。刘慧娟这边,离开后没啥公开的经济活动,日子过得安静但也没啥波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