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人都醉
从顶流到"二流子":那个被时代碾碎的少年,为何让人念念不忘?
1959年,当全国人民还在挤在露天影院里看五朵金花时,没人想到银幕上那个策马扬鞭的白族小伙,其实是个连马都没摸过的广东靓仔。
莫梓江这个顺德出生、满嘴广普的少年,硬是靠着一股疯劲儿,把自己摔成了我们的初代顶流。
当年北电老师提起他都摇头:"这学生疯起来不要命!"凌晨五点吊嗓子的是他,熄灯后还举着手电筒练表情的是他,为了学云南情歌把胳膊抄成蓝印花布的也是他。
导演王家乙在排练厅一眼相中这个压腿都能压出倔强感的少年,临时换掉了原定的男主角。
结果?电影火到46个国家,周总理接见时说你给中国人长了脸,姑娘们写信要给他生猴子,这待遇,搁现在就是顶流中的顶流。
可谁能想到,好日子还没过多久,命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。1966年那场风暴一来,五朵金花突然成了毒草。
昨天还是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,今天就成了地痞流氓,脖子上挂着二流子的牌子在广东英德干校挑大粪。
最扎心的不是体力活,是那些曾经举着他海报的观众,现在朝他吐口水;是买米要靠媳妇胡琳琳偷摸塞糖票接济;是看着同行发疯跳楼,自己还得咬着牙活下去。但你说这人轴不轴?
别人劝他离婚自保,他偏要拉着胡琳琳在牛棚里结婚。后来他回忆这段,只说她是我黑夜里的一盏煤油灯。
等到1978年平反时,39岁的莫梓江早过了小鲜肉的年纪。香港电影公司捧着钱来找他来拍戏,给你主角!你猜他怎么说?国家培养的演员,不给资本家打工!气得人家直骂他傻仔。
后来他演过反派、跑过龙套,最穷时全家挤在9平米宿舍。单位评职称,别人都在送礼走关系,他倒好,在申请表上写特长会修拖拉机,能辨二十四节气。结果混到退休还是个二级演员。
有老同事看不下去你当年可是周总理夸过的人啊!他咧嘴一笑阿鹏哥是观众封的,比啥职称都金贵。
2023年老爷子走的时候,葬礼简单得让人心酸,没有花海,没有通告,只有循环播放的蝴蝶泉边。墓碑上没写著名演员,反而刻着句白族老话:好茶不怕山路远。
这话绝了!年轻时他翻山越岭去拍戏,中年时咽下世态炎凉,晚年守着发妻粗茶淡饭。现在的明星买个菜都要摆拍,他倒好,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人淡如茶。
网友说得精辟:"现在的顶流在直播间喊'家人们下单',真正的顶流在墓碑上教做人。"
莫梓江的故事为啥让年轻人破防?因为狠狠打了娱乐圈的脸,他告诉我们真偶像根本不需要人设,被泼脏水时不辩解,遭遇不公时不卖惨。
他示范了真正的体面,拒绝天价片酬不可笑,可笑的是把观众当韭菜。他证明了顶级艺人的标配不是流量,是骨气。

